富美老員工記|80后袁國佳
袁國佳
富美科技制造一部廠長
入職10年的80后
專業技術過硬
擅長團隊打造
執行力強 性格隨和
工作以身作則
為團隊樹立標桿
從基層模具師傅到模具主管,從一線生產助理到生產經理再到富美科技廠長。
當過工地小工,在廣東睡過天橋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成長故事~
你怎么樣看待富美這個平臺?
其實我很感謝富美這個平臺,想一直追隨公司。對我來講是這個平臺栽培了我,我感覺到非常榮幸。公司經常會組織我們進行專業技能及團隊管理的培訓,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及積極性,增強團隊凝聚力,更讓我的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,個人的競爭優勢增強,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。
當團隊加班到很晚,大家都沒有怨言,想的都是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,不能耽誤客戶的交期,更要保證產品的質量。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。后續我會完善工作流程,在公司數據化管理、系統化管理上,更多地去學習,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你最想感謝的一個人?
我一路走來……(說到這里老袁有點哽咽,小姐姐趕緊拿來紙巾)
因為我父親在我十四歲時就去世了。我沒讀多少書就開始工作,02年遇到我老婆,包括買房、買車、建房子,從無到有,全是家里老婆一手操持。兒子上了重點高中,女兒在初中的尖子班,家庭非常美滿幸福。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任沖壓課長時,當時有帶一百多人的團隊。本來已經滿足于現狀,耳邊傳來她的提醒:“想要更好的經濟條件、想要事業上路走得更遠,一定要多學一些技術,完成這些夢想?!?/span>我老婆就這樣鼓勵我,于是我開始模具學習之路。身邊有人笑著說我是耙耳朵,其實不是我怕老婆,家人是自己非常有力的后盾,她是真心地為我們這個家好。當我開始嘗試改變時,我的工作開始有質的變化。
最鞭策你的一句話?
首先感謝劉總的賞識與認可,感謝提供這個工作機會、搭建了富美這個平臺。
劉總講過最能鞭策我的一句話是:“當站在一個平臺上,眼光要放長遠一點,不局限于眼前。”這句話對我觸動非常大,在任何時候都要有全局思維,不能只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。雖然很多事不在我工作范圍內,但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,我會主動去跨部門溝通協調。多方溝通時,先坐下來,尋求大家都認可的共同點,然后再尋找突破口。一起拿結果,一起將問題解決。
當手下的人對工作有抵觸,不服從統一管理時,自己也會有情緒。在這時我會先冷處理,離開十分鐘。當情緒平靜時,再站在平等的角度,多一些同理心進行溝通。
你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最難忘的一件事嘛?
(老袁,紙管夠~)
我跟我老婆是我姑父做媒認識。見過一面后,我就沒再把這事放在心上,尋思著她肯定看不上我。我當時只有一輛自行車、兩間瓦房,一月一千多的工資……過了兩天我姑父打電話讓我再去見一次。我老婆給我姑父說,我是她這輩子要跟的人。我當時還在想她是不是電視劇看太多了。興許是被姑父口中的我打動,就這樣我們相識相知相愛(講到這里老袁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)正是因為老婆的這份篤定與信任,每每想起,時常感動于心。
另外一件事是關于之前在臺資企業一個副總。
當時有一個學習的機會,但董事長讓我要么繼續帶沖壓團隊,要么離職,不愿意給我繼續學習的機會。副總主動和董事長溝通,最終同意了我去模具部門學習了三個月。他是對我人生影響很大的一個人,讓我真切地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。
還有什么想分享給我們的嗎?
(也差不多了,一會紙該用完了,老袁笑道。)
我還欠我老媽一次旅行。一直說要帶她去北京,五年前的諾言因為疫情等各種原因還沒實現。母親十幾歲時去過北京,所以對北京有著不一樣的感情。因為我母親今年70歲了,我想盡快地回報自己的母親。
后記:
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,
袁廠長從基層走向高管,正是因為扎根企業,
主動去嘗試、去突破、去學習、去擔責。
把孝心、愛心交給家庭;
把熱心、關心送給同事;
把忠心、責任心獻給企業;
把信心、上進心留給自己。
祝福老袁,在工作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遠。